时刻紧绷防范之弦 谨防网络电信诈骗
——反诈教育微课堂

学校里的反诈横幅,小区里的反诈标语,外卖上的反诈小提示,还有一系列反诈视频和反诈海报随处可见;为什么还有人会上当被骗呢?那么,什么样的人容易被骗呢?诈骗分子是利用这些人的那些心理弱点呢?
下面,我们一起来看看骗子“青睐”的人都有哪些?
一是过于自信的人。喜欢耍小聪明的人更容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。此类人有谜一般的认知和自信,不关注任何反诈宣传,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笨到被骗。有的人喜欢钻空子,喜欢在网络上“薅羊毛”,认为足不出户就能“日赚斗金”。这类人是高危被骗群体,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法,就等着这部分人自动“栽”进去。

典型案类:网络贷款诈骗、刷单诈骗、投资理财诈骗、“杀猪盘”诈骗、网购退款诈骗等等。
二是涉世不深的人。这类人有的刚步入社会,无法分辨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。有时几句话就忽悠的信以为真,然后依照诈骗份子设计的套路走下去,直至被骗。

典型案类:冒充公检法诈骗、注销校园贷诈骗、冒充熟悉人诈骗等。
三是缺乏辨别力的人。部分老年人逐渐与网络时代脱节,但往往听不进其他人劝解,轻易相信各类型的“说客”,执意在一些虚假平台进行投资。有些人热衷于购买保健品,最后耗尽毕生积蓄。

典型案类:投资理财诈骗、保健品诈骗等。
那么,受骗群体的心理弱点有哪些呢?

一是贪念:大部分的电信网络诈骗是利用人的贪念实施成功的。施以小利,诱骗上钩,放小抓大,最后拉黑走人。
网络贷款诈骗:以无抵押、低息、放款快,让你觉得仿佛天上掉馅饼一般,逐步按照对方所说的去操作,最终越陷越深。
二是恐惧:诈骗分子利用人的恐惧心理实施诈骗。利用身份信息,加以威胁,诱骗转账,删除拉黑。
注销校园贷诈骗:骗子常常这样恐吓受害人——“如果不注销贷款记录会影响征信,影响未来贷款买房、买车”,最后诱骗其一步步进行转账操作。
三是不谨慎:“粗心”,转账汇款不经过任何核实。骗子冒用“熟人”头像和昵称,在QQ(微信、支付宝)上用各种理由和方式诱导转账。
冒充熟人诈骗:“熟人”包括领导、老师、朋友等,对于此类诈骗,骗子最怕你进行核实,会不断地催促你,说这件事很急,要马上办,就等着你的一个“不谨慎”。

当前,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方法和形式有那些呢?
一是“网贷”诈骗

二是“刷单”诈骗

三是“杀猪盘”诈骗

四是冒充“公检法”诈骗

同学们,这一环紧扣一环的套路,就是为那些有贪念、不谨慎的人挖好的“陷阱”。因此,反诈宣传说到底就是: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。请大家时刻谨记,防诈骗举报电话:96110。
保卫处全体人员竭诚为学校师生员工服务;让我们携手共创安全文明、和谐有序、健康稳定的校园环境!